多动症对于很多人来说,其实并不陌生。相反,这个词的普及率非常高,高到它在大众眼里成了一个形容词,而不是一种病症,于是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它的破坏性与可怕性。
事实上,医学界普遍共识,多动症是一种具有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疾病,且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。
ADHD的总体遗传度大致在76%,也就是说遗传因素在ADHD发生中所起作用的程度是76%,而其他因素在ADHD发生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仅占24%。
有研究表明,超过25%的多动症患儿他们的一级亲属(父母,兄弟,姐妹)就有曾患多动症的。而普通儿童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5%,也就是说如果家庭中一个成员患有多动症,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多动症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倍。
而在大脑功能发育上,ADHD患者与正常人群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。
多动症儿童的大脑特定脑区功能发育较缓慢,平均落后同龄人2~3年。这些区域对于大脑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因此,当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改变大脑发育时,就会出现神经发育障碍,从而影响儿童的情绪、学习能力、自我控制和记忆,同时也会影响儿童的思维、情感和行为表现方式。